谘詢熱線
0571-85334830
上線9個月後 ,易信最近又怒刷存在感 :宣稱其用戶規模達到8000萬 ,活躍度30% 。
但實際情況是 ,除了電信與網易員工 ,真正在使用和關心易信的用戶早已寥寥 ,而據易信內部人士透露 ,易信合資公司實際已處於分崩離析前的狀態 。
易信遭遇並不是偶然 ,三大運營商每家都先後推出過數個語音IM ,但均基本宣告失敗 :
:在運營商這些年做的近10款IM產品中 ,飛信是最接近成功的 。2007年5月 ,中國移動正式推出飛信 ,賣點是免費發短信 ,在騰訊微信誕生前 ,飛信用7年時間積攢了5億用戶 ,官方口徑稱活躍用戶曾超過9000萬 。
不過由於內部利益部門相互扯皮等原因 ,飛信多年來並沒有在產品端進行大的改進 ,在騰訊推出微信這一替代短信 、彩信 、語音對講 、網絡電話等移動業務的“OTT組合產品”形態後 ,飛信迅速被微信所革命 。
中國:聯通於2006年底推出“超信” ,但最終並未得到有力推廣 ,隨著CDMA網絡劃歸中國電信 ,中國聯通於2009年7月停止了超信試用服務 。2011年4月 ,中國聯通發布了“沃聯係” ,當年8月更名為“沃友” ,三年後 ,沃友淪為“僵屍”產品 。
中國電信 :電信於2009年與微軟MSN合作推出“天翼Live”應用 ,並在其合約訂製機中大規模預置 ,但隨著MSN在中國市場式微 ,天翼Live淪為雞肋 。2011年 ,中國電信推出“翼聊”產品 ,並在運營兩年後與網易成立合資公司 ,將翼聊升級為“易信” 。經過9個月發展 ,官方口徑稱用戶規模8000萬 ,活躍度30% 。
三大運營商顯然都相當糾結於語音IM類產品 ,其根本原因在於 :運營商推出自主IM反擊企業 ,相當於用增量業務去彌補減量業務 ,在沒有增加成本的情況下 ,把用戶和入口繼續把控在自己手中 。這在策略上雖然說得通 ,但運營商的語音IM卻從來沒有成功過 ,分析下來 ,原因有幾個 :
1 、內部利益紛爭 。以中國移動飛信為例 ,從誕生起 ,就一直活在在“影響短信營收”陰影下 ,這是飛信七年都未能向彩信 、語音短信 、網絡電話等產品方向演進原因 。作為一款微信的競品業務 ,卻從一開始就被鎖在了柵欄內 ,雖具備先發優勢但已注定了結局 。
2 、國有資本不允許有經營風險 。運營商本質是央企 ,為國有資本 ,其運作方式與民營企業的互聯網思維完全相同 :互聯網企業可以依靠免費模式圈用戶 ,進行無底線市場攻伐 ,甚至做出企業CEO在社交網絡上“炮轟”競爭對手的營銷行為;運營商則完全相反 ,資產不是董事長或者總裁 ,也沒有試錯機製 ,原則上絕不允許國有資產流失 。對於運營商來說。最保險的事情就是不違規 、不越線 ,甚至不去做 。
3 、內部架構混亂 。作為國企央企 ,領導 、員工間層級明顯 ,業務做好是領導業績 ,出問題底層員工背 ,且隨時可能被劃分到其他部門或者子公司 。如 ,飛信最早是神州泰嶽負責研發運維,但目前被劃分到中國移動互聯網基地 ,背後其實涉及中移動數據部與互聯網基地的內部之爭 ,向上甚至涉及更加複雜的問題 。對於這樣一款擁有5億用戶的運營型產品來說 ,每次內部架構更換都會傷筋動骨 。
4 、缺乏員工激勵機製 。微信從內部PK掉Q信到今天 ,已成長為騰訊七大事業群之一 ,與騰訊遊戲 、QQ並列 ,張小龍也從籍籍無名成為微信事業群總裁 ,級別至公司高級執行副總裁 ,一躍成為互聯網界英雄式人物 ,微信基層員工也獲得了折合28個月薪水的年終獎 。反之 ,對運營商來說 ,沒有領導敢給員工這麽多職級與現金激勵?還記得當年力主引入的139移動社區首席運營官羅川麽?
5 、維新與革命 。對於運營商而言 ,無論飛信還是易信 ,說到底都是增值產品 ,並不受到運營商太多重視 ,是保守的“維新” 。而互聯網IM與OTT從誕生之日起 ,就是一款瞄準了運營商軟肋的革命業務 ,被冠以”移動互聯網入口“的說法 ,各家企業都不惜重金與資源進行押注 ,甚至不斷去衝擊政策紅線 。保守與拚命 ,結局顯而易見 。
6 、國內市場容不下第二 。強關係屬性的IM都有區域壟斷特性 :市場第一 ,沒有第二 。PC時代QQ到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微信都是如此 。即使在國外市場 ,也是市場第一的壟斷局麵 :Line在日本 、台灣是接近100%占有率 ,但在韓國卻是Kakao壟斷 。因此 ,不管是運營商自主IM ,還是米聊 、陌陌 、來往 ,想翻盤微信都非常困難 ,即使是騰訊自家的手機QQ也被認為早晚被微信替代 。
7 、騰訊有一百種辦法通過微信獲取收入 。IM會取代大筆短信收入 ,還需要不菲的建設運營費用 ,這對運營商來說是穩賠買賣 。但對產業鏈超長的騰訊來說 ,騰訊遊戲 、應用分發 、電商甚至賣個表情都可以通過微信取得收入 ,僅微信和手機QQ遊戲就在今年第一季度獲得了18億的收入 ,全年的營收KPI據說是120億,與每家運營商的短信收入在同一量級 。
8 、公眾平台的巨大生態 。公眾平台衍生的自媒體生態 、服務號生態 ,在通訊和社交外為微信帶來的巨大用戶粘性 。微信公眾平台已發展成為一個集O2O 、支付 、遊戲 、電商 、商家服務 、自媒體等豐富的生態 。而易信還在糾結要不要做“熟人社交”還是“興趣社交” ,單純對微信的產品對標已沒有任何意義 。
意識到該問題的易信來往 ,也在嚐試公眾平台 ,但微信公眾平台已經形成包括第三方企業在內的生態體係 ,這個領域甚至支撐著不少國內上市企業 。單純模仿產品容易 ,但在沒有流量情況下想複製生態幾乎不可能 。
最後總結下 :
從時間點上來講 ,運營網自主IM與OTT ,都錯過了最有可能成功的時間點 。隻不過 ,中國聯通已經放棄了與互聯網OTT對抗 ,轉而通過合作一起合圍強大的中國移動 。而中國移動目前也已基本上在飛信項目上沉默 ,轉而著手去打造VoLTE與融合通信 ,從網絡升級與訂製終端方麵“包抄”微信後路 。隻有中國電信 ,還在固執的走中國移動之前的老路 ,即使拉上網易 ,又有何意義呢?